兰草:历史深处的回音 ——读《中国历代智囊人物丛书》

金羽毛文苑  2020-11-05 09:06:16


历史深处的回音

——读《中国历代智囊人物丛书》


文 / 兰 草




翻读解放军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历代智囊人物丛书,心中漾起一股激情,第一次对中国历史上众多智囊人物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多少“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不得而知了,而“一部兵书可为王者”的说法却是真的。中国兵书集中着中国兵家先人的谋略思想精粹,也就在无数次历史朝代的更迭中,成就了无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奇才名将。其间的多谋善算者,为帝王将相出谋划策的帐内“文才”、“谋士”,绝不亚于叱咤风云的盖世“武功”。翻开那一册册浩瀚的兵书史籍,我们无不感到一种中国式的“奇人智慧”闪烁其中,能从中悟出些许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哲理,却是我们中国人的独创。


然而,在我们领略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的谋略制胜之道后,却时时有着一种无尽的遗憾。中国兵书与其说是战略学、战术学,不如说是将才学、选士学。中国古代的将帅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培养的。正是由于中国兵学传统的缔造,才使一代代奇士谋臣,英雄辈出:吕尚、孙膑、管仲、范蠡、吴起、李斯、张良、诸葛亮、王猛、刘基、刘晏、耶律楚材、范文程、李密……他们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屡建奇功。但是,我们以往对这些谋士们创造性的思维,是否真正有着一种顿悟和理解?对这些伟大的智囊人物的心灵世界又有多少了解呢?可以说我们对于作为人的谋略家们却知之甚少。此前,出版界很少有一套系统的丛书,能为我们提供这种可能。


本丛书所选用的17个人物,则着眼于历朝历代较为突出的军事谋略人物。站在历史高度,以纪实文学手法,为谋略人物立传,展现传统军事谋略思想,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使之以体现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的立体画面和人物背景、经历,是他们的一次明智而有创造性的选择。须知,在此之前,许多出版社也曾跃跃欲试,但均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可以说,解放军出版社为读者办了大好事,为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智囊人物著书立传,在历史传记人物创作中,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怎样使中国的军事谋略宣传再进一步发展和继承?谋略思想是东方文化的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被后人奉为“兵圣”的孙子兵法及其军事谋略,系统地集合了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及那个辉煌时代兵学之大成。它已经不是在简单的兵法、战法上加以著述,而是在探索着人类战争的普遍与特殊的谋略规律。无疑,这为后世的兵学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先河。


是的,这条流淌了3000多年的谋略之河,卷帙浩繁,桀然可观。关于谋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兵法名著中每篇必及,这个时期被称为中国谋略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而明清时期,则是“谋计纷呈”的第二个高峰,刘基则开了明代奇计先河。


站在中华大民族的历史高度,来写历史人物,尊重史实,准确到位地还原历史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心灵世界,让作品中注入现代意识是丛书的特色之一。


由于历史久远,按照传记的思路,在有限的史籍资料中漫游,是一种相当困难的事。对一部长篇而言,在历史叙述中,要想表现出历史人物的性格,就必须在形象上下功夫,这就离不开作者对人物的立体把握。而以历史人物为中心,作品中有了作者的生活体验和生活发现,从而写进了自己的寄托,作品有了警世意义。


由于资料甚少,许多历史人物都没有立过传,出过书,这就为作者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作者在写历史人物的生活时,就不能仅靠现有的历史成果,简单地进行历史评判,而是要把他们当作审美对象来看待。如范文程,在汉族的立场上公认是叛徒,但他对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智囊人物,丛书将他收了进来;王猛作为狄族的谋士,为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若以汉族为主的立场,收他进书是不可能的。因而,作者笔下的人物也就不只是写人了,而是写人物的心灵和性格。从而让众多人物鲜活了起来。作者凭着对人物的理解,以基本史实、信史传说为基础,结合人物生平、功业成败、历史贡献和历史评价,对一系列人物进行了再度创作,应该说是成功的,丰满的。虚实结合,在高扬霸业理想的主调中,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历史情境,传神、逼真地创造一种浓郁的氛围意境是本丛书的第二个特色。


作者们在占有一定资料的同时,深感人物性格的刻画,需要对历史人物有着一种特殊的敏感、兴趣和理解,这样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发现、打开和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处。如管仲从一而终的理想事业,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代替周天子统一中原,让社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平和的繁荣期。在作品中,作者倾注了一腔热情。管仲作为核心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从初霸到鼎盛的一切变化,都是由管仲一手导演的。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他的智慧和谋略,他的大义和忠心,使他在处理人物、事件中,常常能出奇制胜。让我们在书中感悟到了一种崇高理想的震撼。


在艺术手法和结构上,丛书着力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众多人物形象,使我们在读史读人物的同时,理解了为智囊人物立传的价值所在,当是本丛书的第三个特色。应该说,丛书的17位历史人物,覆盖了中国数千年一代又一代智囊人物谋略思想的发展履痕与脉络。尽管还有些人物没有收进来,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与博大。为此,我们有一种为解放军出版社历史人物传记写作上所做出的贡献,所生发出来的快慰。


历史人物传记,历来是一种较难驾驭的文学体裁。我们无法以视觉上真实来还原历史人物,时光隧道就这么无情地让我们在历史的边沿上徘徊。然而,我们必须在历史的缝隙,找到一丝读解历史的阳光,从而缩小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或许,读这些历史人物所经历过的历史,便是我们惟一的手段。


于是,丛书给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你看,《范蠡》、《诸葛亮》等书中交代人物、事件和环境,手法干净,极富层次,且有张有弛,展现了古人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存状态;你看,《吴起》、《耶律楚材》等作品行文流畅,谋篇布局疏密得当,历史背景线条清晰。尽管叙述的是遥远而特定的历史内容,但作者们并没有信马由缰,游离主线。笔墨清楚,绝不含糊。这是写作中的全局把握与克制;你看,《孙膑》、《张良》等作品语言中的文白相间,夹叙夹议,将一件件普通事件化为生动故事情节,把我们带进了那个既有出神入化的宏大战争场面,又有人物心理细节上的真实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饱黏浓墨的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浪漫。


本丛书从挖掘传统文化的角度,站在历史高度,透过稀少的历史典籍资料对这些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不可或缺的一代英才,进行了生动、细致、传神的再创作,从而使我们从这一部部时代感很强的纪实文学作品中,领略了一个个特殊人物成就霸业的艰难履历和作为人的心理历程,较为客观准确地把握住了这部丛书的主脉。透过他们的智谋思想和行动,折射出历代智囊人物丰富而多彩的智慧灵光。


总之,本丛书的隆重推出,对于出版界来说,是一件好事,体现了解放军出版社对历史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独具匠心的开拓和具有战略眼光的进取。同时,作品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作者们共同的艺术追求。就在我为丛书撰写这篇短文时,又传来本丛书再版的好消息。是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丛书的艺术品位和商业价值都创下了新的记录。 


1997年9月25日于北京平安里


(注:该文在《解放军生活》杂志刊登)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